1948年上海通货膨胀一碗面条20万乞丐都不收1000元以下钱币!

来源:上海五星体育手机在线直播观看 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04 07:44:17 访问量 :731 次

  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自己的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。文中会有5s广告,观看后可免费阅读全文。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请知悉。

  面对物价飞涨的今天,相信任何一个人都很头疼,回首以前的岁月里,一毛钱能买两块糖,一块钱能买一个月家里用的酱油,十块钱够一家人过一个团圆年,这是人们多么怀念多么憧憬的生活。

  放眼如今的生活,一张鲜红的“毛爷爷”也买不了太多东西,对自身喜欢的零食都买不了几包,更不要说拿这100块能买多少东西啦。

  面对如今的物价飞涨的情况,实际上也是可以理解的,毕竟我们的收入从过去一月几十元,已经到了现在一月能赚几千元,所以物价在上涨也是正常的。

  尽管今天在市面上有很多的商品的价值很贵,远超于了,我们的承受范围,但是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。

  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生活所需的米面油这些品类的东西非常贵,我们的工资又很低的情况下,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,给这个社会又带来啥样子的影响呢?

  可能这样的一个问题放在今天我们从没想过的,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人们真正经历过的历史事件。

  在1948年的时候,我们生活中普通不能再普通的面条要卖到20万元一碗,说得更夸张一点,路边的乞讨者他们都不收取1000元以下的钱币。

  那么当时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,那个时期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呢,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?

  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背后,都有另一个历史事件的推动,才会导致出现我们后人知道的故事。

  1948年的上海是动乱的中心,尽管结束了几年的抗日斗争,但是却没能让这座繁华的大都市恢复往日的繁华。

  结束外战的大上海,正在被另外一场马上就要来临的战争侵蚀着,一场关于经济的战争。

  根据当时的物价记录,一个烧饼需要好几万元,面条需要20万元,就连路边的乞讨者连1000元以下的钞票都嗤之以鼻。

  身处在今天正常的生活水平的我们,很难想象当时的物价,老百姓面对怎样的生活,突如其来的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  当时的中国处于两党政权的情况下,当时的蒋介石为了夺取自己的政权,向当时的社会发起了一场经济战争。

  为了满足自己的战备的要求,为了征集更多的财富来应对接下来的战争,蒋介石下令让当时的中央银行大肆地印刷钞票。

  作为一名成功的军事家,但是却不是一位经济学家,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,也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会给老百姓带来怎样的生活。

  就算他知道这些钱币在投入市场以后,会摧毁现在的金融体系,会给现在的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,他也不会在乎的,因为当时的情况,为了夺取政权,蒋介石可以说是不顾一切代价。

  在这场改革的背后是日本投降前,国内已经发行了差不多有五千亿的法币,时间来到1948年的时候,法币又增加发行了660万亿,很明显现在的货币数量已经远超于了社会的承载量。

  按照蒋介石的构想,他希望首先实现这个新旧钞票的兑换事宜,再利用一些从中渔利的奸商,最后的目的是利用民间的一些贵金属来和新币实行等量兑换,很明显他的这样的解决方法确实不错。

  然而新币兑换的过程是很复杂的,面对的问题非常多,在蒋介石的第二阶段的货币兑换就出现了问题,直接引发整个社会的物价系统直接,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。

  毋庸置疑蒋介石的这场经济运动并没取得成功,他想要在很多的富商身上刮油,来筹集他的军饷,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。

  当年为完成自己的夺取政权的大业他已经打好了如意算盘,为了让自己的计划更有把握,他自然要派自己的儿子蒋经国亲自去督办这件事。

  蒋经国接到了父亲的大任务以后马不停蹄地来到上海,想要找到他第一个想要“刮油”的商人。

  我们都知道上海的经济一直走在全中国的前列,所以自然有头脑有干劲的富豪能人并不少。

  蒋经国首先看重的就是杜月笙的儿子,在战乱期间,杜月笙的儿子筹备了洋火、香烟、蜡烛等等的生活用品,为了供给人们的需求。

  商人的经济头脑,在蒋经国看来这是囤积居奇,于是要没收他全部的家当,然而杜月笙当即就表示如果查封了扬子公司,我们就心甘情愿地上交。

  原来扬子公司是宋美龄的外甥,在宋美龄的一再恳求下,蒋介石放弃了对于扬子公司的“卡油”,当然对其他商户的掠夺也告一段落。

  除了自身原因,同时也有一个外在原因,就是蒋介石这样的做法是不顾人民群众的死活的做法。

  1948年,本就是个动乱的时期,虽然处在内战胜利的情况下,新的内战可能一触即发,所以老百姓每天也是惶惶不安。

 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蒋介石还推出了关于货币上的改革,这给人民群众的生活推向了另外一个深渊。

  作为乱世的老百姓,他们想要有一个平静的吃饱穿暖的生活都很难,还要配合着蒋介石的野心去改变现在的货币制度,可以说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。

  蒋介石的这项运动思考还有一个重要的缘由是他的思想境界问题,他不会明白,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踩在脚下,是永远都不可能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和尊重的。

  在本次运动中,他无名的货币改革,无端地给动乱的社会制造更多的麻烦,这也导致了他最终走向失败。

  回顾上海的通胀战争,真的是非常可怕,钱币堆积如山,但是也买不了太多东西,这就是当时的真实情况。

  当时的物价市场已完全乱套了,不论哪一种货品的定价完全失去了章法,而且很多东西,第一眼看是一个价格可能你回头的工夫就变了价格。

  让今天的我们想不到的是当时金融市场一片混乱,钱币已经不是一张一张的,而是需要人们用秤盘去称重,据说当时的一斤鸡蛋就需要24斤的法币,整个社会已经乱套。

  在当时的上海美元和法币的兑换率为1:30W,没错你没有看错,也就是10亿元的法币只能兑换3400元的美元。

  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,当时的工人在领取工资的时候,钱币都是堆积如山的,但是物价也是相当的高,100元也能够买得起4粒米。

  很多工人阶级在领取薪水的时候需要哪一个麻袋装起来,只有在那个时期我国的工人阶级实现了“百万富翁”的梦想,但是回头看看这些钱可能还不够自己和家人一月的温饱。

  在这样金融的背景下,军阀们的生活却并没什么改变,却把老百姓推入了一个“火坑中”,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才改变了当时的混乱局面。

  在如此艰苦的历史背景下,那个时代的人扛下了所有痛苦,他们先是经历了几年抗日战争在夹缝中生存,好不容易战争结束了,又要因为军阀的混战而流离失所。

  可以说在战争中,每一方在争取自己的政权,但是真正受苦的却是老百姓,蒋介石在命令中央银行疯狂印刷钱币的同时,看起来好像是为筹钱,但是他却打乱了这个社会的秩序。

  在一大批钱币涌入市场后,整个社会的金融系统被摧毁,老百姓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  一个烧饼要几万元,一碗平平无奇的面条需要20万元,大米更是需要5800万石。

  听了这个物价好像我们到如今的日本或者韩国,但是确实是我国人民经过这段黑暗日子。

  蒋介石在下达这个命令的时候,从没有想过老百姓的生活,所以在政权战争中,他没能取得胜利,反观我们人,他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,最终也收获了老百姓的心。

 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万事之前,才能在人民的战争中取得胜利,才能有今天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,从前的蒋介石把人民的利益肆意践踏,从来不为人民真正考虑,他永远不能成为人民的领袖。

 



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